山大电力IPO揭秘:代持疑云、巨额分红后资金困局与资产隐患

山大电力IPO揭秘:代持疑云、巨额分红后资金困局与资产隐患

admin 2025-04-09 知识解析 97 次浏览 0个评论

**山大电力IPO:代持迷雾、巨额分红后募资补流与资产“堰塞湖”**

2025年4月10日,深交所将对山东山大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山大电力”)的创业板IPO申请进行审议。这家主打电网智能化设备的企业,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072万股股票,募资5亿元。然而,在其光鲜的业绩背后,却隐藏着多重风险,其IPO之路也因此充满了不确定性。

山大电力自2001年成立以来,股权代持问题一直如影随形。韩学山、刘玉田、赵建国等山东大学处级干部,通过梁军、张波、丁磊等人代持股份。这一复杂的股权代持结构,直到2023年IPO申请前三个月才得到集中清理。然而,这些代持股份的转让对象仍然包括山东大学体系内人员,如丁磊、刘英亮等,使得代持清理的彻底性备受质疑。此外,山东大学通过全资子公司山大资本持股40.148%,形成绝对控制权,这种紧密的高校背景控股结构,也让公司的独立性和商业化运营能力备受关注。

除了股权代持问题,山大电力的业务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。在电网智能监测业务领域,山大电力对国家电网的依赖程度极高。2021年至2023年,山大电力对国家电网的销售额占比分别高达69.39%、73.34%及69.81%。这种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的业务模式,使得公司的命运几乎完全系于国家电网一身。一旦电力行业发展放缓、国家宏观政策调整致使电力建设投入减少,或者公司产品不能满足国家电网的质量、技术和服务要求,山大电力的业绩必将遭受重大打击。

山大电力IPO揭秘:代持疑云、巨额分红后资金困局与资产隐患

然而,就在山大电力面临这些风险的同时,其资金运作策略却引发了市场的强烈质疑。2021年至2023年,山大电力累计现金分红1.1亿元,占同期净利润总额的42.9%,紧贴监管红线。而与此同时,公司却计划募集资金5亿元,其中9000万元明确用于补充流动资金。这种“左手分红、右手要钱”的操作模式,让市场质疑其资金运作的真实性和合理性。

山大电力的分红行为不仅引发了市场的质疑,还暴露了其资金运作的逻辑问题。公司一方面豪掷上亿分红展示“资金充裕”,另一方面又声称需要9000万元补流,这种自相矛盾的财务操作难以自圆其说。尤其是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,山大电力的这种分红行为更是被视为“突击分红”,存在圈钱的嫌疑。

除了资金运作问题,山大电力的研发投入也备受关注。2021年至2023年,山大电力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8.72%、6.57%与6.84%,而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率平均值同期高达11.73%、12.86%和13.17%。在科技引领发展的时代,如此低的研发投入,让山大电力的技术发展和市场竞争力备受质疑。

此外,山大电力的财务状况也令人担忧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已经攀升至45.11%,高于行业均值的45%,这意味着公司的债务负担相对较重。同时,公司的流动比率从2021年的1.82下降到2024年半年度的1.74,显示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有所减弱。过高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比,也占用了大量资金,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,还可能面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、存货积压贬值的风险。

在山大电力的资产中,存货问题尤为突出。截至2024年底,公司存货规模达2.38亿元,较2022年增长17%。其中,50%的存货为滞留在客户现场的“发出商品”,这些既未完成验收、又无法及时变现的“积压品”,随时可能因技术迭代或客户需求变化而沦为跌价损失,直接冲击公司利润。这种存货积压的风险,无疑加大了公司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山大电力的利润构成中,税收优惠占据了重要地位。近30%的利润依赖税收优惠,若软件退税政策取消,公司净利润将直接大幅缩水。这种对税收优惠的过度依赖,也让公司的盈利能力备受质疑。

面对这些风险和问题,山大电力如何在保持业绩增长的同时,减轻对税收优惠的过度依赖,化解存货积压风险,优化公司治理结构,以及合理安排资金募集与分红之间的关系,将是其未来发展需要着重解决的重要课题。然而,在这些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之前,山大电力的IPO之路无疑将充满坎坷和挑战。

综上所述,山大电力的IPO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。股权代持问题、业务模式风险、资金运作问题、研发投入不足、财务状况不佳以及存货积压风险等问题,都将成为其IPO路上的“绊脚石”。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,应谨慎考虑这些因素,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贵州省中国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北京西路分公司,本文标题:《山大电力IPO揭秘:代持疑云、巨额分红后资金困局与资产隐患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